日治時期(西元1896年),臺灣總督府為殖民需要,於臺灣各主要城市普遍設置「國語傳習所」,以教授「日語」,而至明治31年4月12日(西元1898年),「臺中國語傳習所」分設「東勢角分教場」,位於東勢區上新里「泰安宮」,同年10月,正式成立「東勢角學校」。並將校址址遷移至中寧里巧聖仙師廟,至日治大正10年(西元1921年),改稱「東勢公學校」,於日治昭和13年(西元1938年)於今東勢國民小學現址興建新校舍,日治昭和16年(西元1941年)校名改為「東勢國民學校」。
戰後民國34年,校名改為「東勢第一國民學校」,民國57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,校名改為「東勢國民小學」。日治時期,為學校教育著想,往往於學校旁設有校長宿舍、教職員宿舍,按當時官職等,校長宿舍多為單棟式木構造建築,而教職員宿舍則堆為雙併建築,東勢公學校(東勢國小)日治時期宿舍亦是如此。 按當時校舍遷移年代估算,宿舍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0年(西元1921年),建物採用檜木構造,材料具有反映當時代之歷史意義。且至今仍然保存原有日式工法及材料,極有日治時期建築技術研究價值,尤其校長宿舍之保存最佳,門窗均易打開,屋內之布置、格局亦保存原貌。
宿舍群與東勢地區教育發展息息相關,亦為東勢地方史研究上之重要證物,原於民國99年住戶搬遷報拆在案,後經東勢地方文史工作者提報申請保存,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。
資料來源:
臺中觀光旅遊網